信誉快3_信誉快3
信誉快32023-01-31 16:05

台媒:谷歌地图更新 台海军左营军港多项战备强化措施曝光******

 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台湾《联合报》报道,Google Earth于近期更新台湾岛内部分地区图像,左营军港动态引起军事迷的关注,除港内60余艘泊靠或在干坞进行维修的大小舰艇被以高显像解析呈现外,还有多艘舰艇、潜舰进出港动态被曝光,其中包括一艘泊靠的“康定级”舰船舯已架起鹰架,显然是已展开性能提升与改装工程的测试舰;而台海军256战队的水星码头有“海龙级”潜舰正在进行工程吊放工程,似在进行物资补给或有关装备吊放。港内运作动态曝光。

  

图为台媒报道截图

  Google Earth分辨率愈见提升,左营港内不少动态因此被曝光,包括一架S-70C反潜直升机在港内飞行,附近有泊靠的两栖船坞舰“玉山舰”,推测可能在实施直升机甲板落舰程序;水星码头外则有“海龙”或“海虎”潜舰正航行进港准备泊靠,水星码头泊有一艘“海狮”或“海豹”潜舰外,另有一艘“海龙级”潜舰集吊车与搬运车,类似在进行鱼雷或反舰导弹吊放,但因此处并非危险品码头,推测进行补给物资吊放,准备实施耐航训练,或正进行有关装备吊放。

  Google Earth此次更新的卫星图像中,左营港内有两艘一级舰正要出港,一艘“海龙级”潜舰已返港正要泊靠,潜舰船艏可见多个突起物,疑为天线。此外,左营港南侧波堤外,台军方正在赶工增加减淤、清淤水上工程。

  而台海军投入431.5亿元(新台币)经费,要以9年时间执行6艘“康定级”军舰(拉法叶舰)的“战斗系统性能提升案”,并大幅换装军舰上的雷达、导弹发射系统以及配置的防空、反舰导弹。此次Google Earth图像呈现出此案首艘原型舰已泊于左营港内,船舯舰岛已搭起鹰架,显然已开工进行装配。而附近还泊有台湾“中科院”测试相位阵列雷达与垂直发射系统的“高雄舰”。一张卫星图像披露台海军多项化战备行动。

信誉快3

【十年·中国观察】只此青绿,中国“双碳”雄心背后的山河梦******

 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:只此青绿,中国“双碳”雄心背后的山河梦

 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

  青峰叠嶂、绿水隐现,人在壮美河山中“诗意栖居”。持续走红的中国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,既是对北宋名画《千里江山图》的写意表达,也被视作“天人合一”东方生态观的生动呈现。

资料图: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剧照。 中新社发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供图资料图: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剧照。 中新社发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供图

  从王希孟笔下这抹传世青绿,到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等佳句名篇,自古以来,中国人便不吝抒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。即便如此,“金山银山”也一度被优先考量。经济高速增长、城镇不断扩张,粗放的发展方式让中国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。

  不少人还记得2013年那个“十面霾伏”的春天。这年的前100天里,北京雾霾日数高达46天,较常年同期偏多5.5倍。放眼全国,空气质量“爆表”亦成为常态。PM2.5——一种直径不及头发丝粗细二十分之一的细颗粒物,引起全民担忧。

  蓝天何以成了“难天”?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首任局长曲格平曾指出,难就难在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平衡,难就难在环保意识的薄弱。

  当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无以为继,难,更得下决心改变。

  正是2013年,“大气十条”——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出台,一场蓝天保卫战打响。此后,相关顶层制度不断充实完善,中国人逐渐告别“呼吸之痛”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中国PM2.5年均浓度已实现“六连降”。2022年前8个月,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.3%。

  不仅与雾霾交锋,还与污水较量、与沙漠赛跑……中国这十年,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决策层前所未有的关注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已成为发展共识。

  2020年,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,展现当代中国人山河梦更具雄心的一面——开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。

  绿色仍是这场变革的主色调。看看接连获得联合国“地球卫士”“土地生命”两项环保大奖的河北塞罕坝林场,便能感知一二。

  50多年里,三代塞罕坝林场人“植”此青绿,用汗水将茫茫荒漠浇灌成百万亩人工林海。过去十年,这里最后近9万亩石质荒山也披上绿衣。据测算,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2.84亿立方米,固定二氧化碳86万多吨,释放氧气近60万吨。

资料图:2021年7月30日,航拍塞罕坝千年秀林。(无人机照片)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资料图:2021年7月30日,航拍塞罕坝千年秀林。(无人机照片)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

  塞罕坝并不孤单。这十年,中国植树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四分之一左右,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%,许多曾在沙漠边缘挣扎的地方重焕生机。

  绿色还在浸染中国大地。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,中国将强化森林碳汇,加强现有森林资源保育,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。

  一场变革影响的对象,可以大到一个国家,也可以小到每个个体。

  中国社交平台上最近出现了不少“低碳博主”,“图图”是其中之一。分享空瓶回收攻略、参与闲置物品交换……她认真记录着自己的“低碳生活”点滴。虽多是些日常小事,却也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交流。“图图”相信,每一个行动都具有传播性,人们实践可持续行为,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旁观者。

  “绿色发展机制具有自我实现性质。”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如此解读这种新风尚:当越来越多人相信绿色发展可行并采取行动,更多成功案例就会出现。

  理论得到了现实的验证。选择简约适度生活,将低碳环保纳入衣食住行考量的中国人,眼下已不在少数。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,近九成受访中国消费者愿为环保改变消费习惯。生活方式转变背后,价值观念正在革新。

资料图:2021年3月11日,吉林长春的“纸壳先森兑换超市”店主整理回收的旧物。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资料图:2021年3月11日,吉林长春的“纸壳先森兑换超市”店主整理回收的旧物。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

  当然,变革必然伴随挑战。尤其对于向高质量发展“转轨”的中国经济来说,“双碳”带来的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调整等阵痛不会一夜间消失。

  但化解难题也是个披沙拣金的过程。中国下定决心不要“污染的GDP”,那些高污染、高能耗的行业企业会自然而然被市场淘汰,高质量、可持续者将迎来发展“风口”。

  作为汽车领域后发国家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是个典型例子。自2015年起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。全球首富、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·马斯克承认:“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”

资料图:2022年6月25日,长安新款新能源汽车亮相重庆车展,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了解。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资料图:2022年6月25日,长安新款新能源汽车亮相重庆车展,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了解。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

  相比浮出水面的部分,绿色低碳经济的潜能更令人激动。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预计,到2050年,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达至少140万亿元人民币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与今后30到40年里,这笔投资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可观推动力。

  只此青绿,不只青绿。数百年前,中国画家以绚丽青绿描绘大好河山;数百年后,“双碳”雄心下,一幅更具层次感的现代版“千里江山图”已初现雏形。

  固然,这场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,也不会一劳永逸。但随“画卷”徐徐展开,当代中国人的山河梦正愈加栩栩如生、可触可感。(完)

  • 中国网客户端

   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    信誉快3地图